苜蓿被称为“牧草之王”,是我国乃至全世界*重要的优质饲草之一。美国20世纪50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,年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、大豆、小麦。“从蛋白质供给和奶牛饲养上,苜蓿都是非常必要的。苜蓿在我国虽然已经种了2000多年了,但其占农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,必须大力发展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表示。
饲草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?日前,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和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办,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承办的第九届(2022)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在线上召开。本次大会以“应对疫情、壮大主体、创新驱动、提质增效”为主题,与会**、专家学者以主旨报告、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形式,围绕加强苜蓿专业化基地建设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苜蓿产业发展、提升苜蓿产品质量和数量、摆脱优质牧草对外依赖等内容进行研讨。
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表示,本次中国苜蓿发展大会,开启了线上办会的新形式,为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的探索与交流提供一个平台。今后协会要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,抓住新机遇、应对新挑战,共同探讨苜蓿产业创新驱动模式。对标国务院“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”的任务目标,奋力走出质量高、效益好、结构优的苜蓿产业发展新路子。专家认为,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压力在饲料粮,促进饲料粮减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增加饲草供应。近年来,中央大力发展现代饲草产业,相继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、粮改饲、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措施,草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步伐加快,优质饲草需求快速增加,推动现代饲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。产量增,2021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超过7500万吨,比2015年增长了58%;质量优,饲草供种能力、生产组织化程度持续提高,70%的苜蓿达到二级以上水平;模式多,各地积极探索特色模式,在河西走廊、北方农牧交错带、河套灌区、黄河中下游等重点区域,培育一批以苜蓿为主的饲草产业集群,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新型的苜蓿产业体系;作用大,优质饲草供应增加,促进了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。以奶牛为例,“十三五”期间奶牛单产从5.5吨提高到8.3吨,但每吨牛奶的精饲料用量减少了12%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李拥军表示,苜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非常重要,在草原生态修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苜蓿产业发展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优质植物蛋白,有力推动了草食畜牧业发展。另一方面,一些抗逆性较强的苜蓿品种,在退化草原改良、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等方面做出贡献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希望与草业界的科学家、企业家一道,不断强化苜蓿科学研究,持续推动苜蓿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发展产业,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饲草产业也不例外。面对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,饲草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无处不在、无时不有,在所难免。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看来,其困难和挑战主要有:饲草产业的功能定位未达成共识,发展有顾虑;种草地块达不到规模化、标准化要求;良种支撑能力不强,大部分品种抗逆不丰产,良种扩繁能力不强,总量供给不足;机械化程度偏低,国产机械可靠性、适应性和配套性较差,缺乏适宜丘陵山地人工种草的机械装备。“尽管‘立草为业’说了很多年,到现在仍然是‘有草无业’。”黄庆生说,对于苜蓿产业发展而言,它有四个关键要素:**个是市场,产不足需,缺口很大;第二个是主体,加工企业规模小,产品质量规格差异大;第三个是科技,良种支撑不强,机械化水平不高;第四个是空间,好地种植受限,边际土地产出不佳。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挑战?黄庆生认为,*重要的、*核心的还是需要提高饲草产业的战略地位。怎么提高?要通过多方面呼吁,对各界输出四个理念:一是种草即种粮。优质饲草可折算粮食,建立青贮玉米、苜蓿与粮食的关系。牛羊饲喂优质饲草,可节约饲料粮。二是种草效益高。1亩全株青贮玉米相当于1.3亩籽粒玉米,1亩苜蓿相当于2亩大豆的蛋白,可提高土地产出率。人工种草增加饲草供应,可促进牛羊产业转型升级、缓解天然草原压力。三是种草可增地。边际土地(如盐碱地)种草可改良地力,增加耕地资源储备。耕地复种,既倒茬养地,又增产增效。四是种草符合政策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》提出,确保耕地利用优先序,**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,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、油、糖、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。“也就是说,饲草饲料的生产并不排斥之外,一般耕地是可以种植饲草的。但目前来看,个别地方政府还有一定的顾虑,这个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政策的解读和宣传。”黄庆生说。往哪里拓展?黄庆生认为,土地空间潜力较大。位于年降水量200—400毫米地区的耕地1.9亿亩,200毫米以下地区的耕地1.1亿亩,合计约3亿亩,可种植耐寒耐旱型饲草品种;土壤含盐量大于0.1%的盐碱耕地约1.1亿亩,可种植耐盐碱型饲草品种;水热条件较好的草原约2亿亩,可人工改良种植多年生饲草,视情况实施打草利用。同时可对集中连片、便于开发的土地进行改造,建成高标准饲草料基地,既改善生态、培肥地力,又增加饲草供应。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表示,今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**个针对全国饲草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(《“十四五”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》),对发展以青贮玉米、苜蓿等优质饲草为代表的现代饲草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、路径和措施。“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‘饲草就是粮食’的大食物理念,把苜蓿等饲草产业继续做大做强,为国家粮食安全‘保驾护航’。”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,也是草食畜产品的消费大国。近十多年来,我国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需求持续快速增长。未来十年依然呈现强劲的需求趋势。优质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明确提出,到2025年,我国的牛羊肉和奶类自给率分别保持在85%和70%以上。据初步测算,要实现上述目标,我国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.2亿吨,目前尚有约5000万吨的缺口。缺口怎么补?王宗礼认为,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,要充分利用各种可耕作土地资源,鼓励实施粮草轮作,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。根据气候、水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,选用高产高效青贮饲料作为品种,科学抓好田间管理和收储加工,提高青贮饲料产量和质量,充分满足牛羊养殖场青贮饲料的正常需求,保障奶类和牛羊肉等有效供给。王宗礼表示,作为承担全国畜牧业技术推广的***技术支撑机构,全国畜牧总站将全力配合做好粮改饲、苜蓿发展行动、草原生态补奖、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等政策项目的实施,与草业界全体同仁一起,积极推动《“十四五”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》的落地落实,充分调动各级技术推广体系的力量,努力做好草业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。“当前我国饲草产业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。近几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等多个文件均对苜蓿等饲草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。”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,下一步,农业农村部将牢固树立大食物观,全面实施《“十四五”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》,充分挖掘各类土地资源生产潜力,引导资本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,持续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生产供给能力,促进饲草供应与牛羊养殖规模、饲养模式相匹配,更好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饲草需求。